中华民族复兴与我(之七)
----我做企业的学术思想(1)
《中华民族复兴与我(之六)--区块链的希望》一文发表后,有不少企业人士和读者要求我阐述“我做企业的学术思想”并希望合作,对此,我十分感谢与欢迎。事实上,很多企业都在持续关注着我们的一举一动的:从关注我们的学术体系构建、模式体系构建、人才体系构建,到关注我们的生产组织形态构建即企业组织形式构建,再到关注我们如何落地、如何运作、如何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等,虽然这个过程有点漫长。不过,性急吃不了热豆腐。
也有留言提出不同意见的,比方黄松明先生就说:“生产方式决定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论,是西方思想理论。中华文明是注重人际关系,社会是由各类人组成的。 ”并举例明末宋应星在《风俗议》中的话:“风俗,人心之所为也。人心一趋,可以造成风俗;然风俗既变,亦可以移易人心。是人心风俗,交相环转者也。 ”说自己“对这一些东西(区块链)是相当熟悉的,因此不迷信这些东西。”
本文先简要说明一下我做企业的学术思想的来龙去脉,如人们觉得有道理的话,今后再进一步连续阐述。
第一点是“天人合一”思想,这是大前提。在我看来,“天人合一”思想是说宇宙大自然的结构模式规律、运动模式规律与人类社会的结构模式规律、运动模式规律有相似和相同之处,宇宙一体,万物一体。这一认知是在我创作《宇宙易景》过程中逐步理解的。
既然宇宙大自然的结构模式规律、运动模式规律与人类社会的结构模式规律、运动模式规律有相似和相同之处,我就想到了企业的发展模式这一人类社会的基本细胞,它的结构模式与运作模式也应该有其规律性,而这一规律性也必然与大自然的规律是“天人合一”关系。这应该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底蕴和内涵。
第二点是“文明更替”思想,这是小前提。“文明更替”思想是说人类文明历史的发展是有其规律的,这一规律就是生产工具的变革(即科学技术的进步)必然推动生产组织形态(即生产关系)的变革,最终形成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在这种新生产方式基础上构建起新的上层建筑,于是新文明形态取代旧文明形态就是必然,这就是文明更替过程。4月8日我在网上发的那篇《中华民族复兴与我(之六)》,对此问题有一些阐述。有人认为这是西方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决定论,是西方的东西。有一些国人,一说到中国的东西啥都好,一说到西方的东西啥都坏;或者,一说到中国的东西啥都坏,一说到西方的而东西啥都好;我对这种不求甚解的态度很不以为然。现在是全人类文化大融合时期,大融合就是融合精华的东西、剔除弊端的东西,《宇宙易景》对此问题有系统阐述。
我确认了以上这两个前提,在2008年《宇宙易景》出版后就有意识的在做企业顾问或与企业人士交流过程中了解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弊端,用“天人合一”思想研究企业发展规律和企业模型。
到目前为止,我用12年时间(1997--2008)构建一套学术思想体系,结果就是《宇宙易景》;我用9年时间(2009--2017)研究企业发展规律,结果就是构建一套企业模型体系;现在,根据学术思想体系与企业模型体系做顶层设计创新---章程设计创新、机制设计创新和运作设计创新,把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一些企业过去失败的教训和有益经验融汇在这种设计中,让年轻人们在新的起点上再一次启航。
也许,我们组成老中青三结合的团队,我们的研究成果可以在年轻一代开花结果,很多人都很愿意去做。现在,创始人团队正在形成、启动筹备工作有序展开,我们经过失败教训和经验积累,准备再一次启航,并希望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指导。
黄松明先生说的“生产方式决定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论,是西方思想理论”这一点,我认为是不是西方的东西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理论是否符合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至于说“中华文明是注重人际关系,社会是由各类人组成的”,这一点谁都知道,问题是这与黄松明先生提出的“生产方式决定论”有何内在联系?黄先生的意思是否是人类文明历史发展不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而是由“人际关系决定”的?
是不是这样,黄先生没有说,也不便深究。